毛人凤简介:毛人凤(1898年——1956年12月11日),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字齐五,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1-2]
人物生平
毛人凤
军统局时代
毛人凤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不久因病休学。曾是戴笠的助手,在戴笠去世后,于1946年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47年改制为国防部保密局)局长,主要负责打击中国共产党的间谍组织。毛人凤在194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撤守到台湾前,与杨进兴、周养浩等人集中处决了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包含杨虎城家眷及其未成年子女。[1]
保密局时代
1949年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移至台湾省台北市,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续聘毛人凤为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肃清匪谍为目标而展开了白色恐怖行动,因此视为该政治活动的实际执行者之一。1952年接连发生毛邦初案与杜长城案,蒋经国对毛人凤恨之入骨,杜长城与胡凌影等人被枪决。蒋经国开始进行情报改组,建立现代谍报体制。[3]
情报局时代
1955年保密局改组为不再肃谍与保安的情报局,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毛人凤仍为首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官拜二级上将,基本上已无实权。从美国治病归来的毛人凤,整日惴惴不安,癌细胞扩散。1956年10月14日,毛人凤因病去世,时年58岁[4]。葬于新北市汐止区昊天岭。[1]
个人评价
毛人凤给人的印象非常忠厚老成,而且逢人带笑,是个有名的笑面虎。——沈醉评[5]
毛人凤是菩萨心肠,不是大丈夫,不能成大器。——戴笠评
人物轶事
极度迷信
毛人凤是极度迷信的,对算命、看相、风水一类的术数学特别相信。认为自己一生的好运是和命相分不开的,保密局局长办公室的主任潘其武,对命相学极有研究,无论在何处发现了有名气的命相家,潘其武总是带去见毛人凤,毛人凤对方士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毛人凤的五行中缺火,为补此火,特化名以炎,而且多年来一直延用此名,特别是戴笠的化名被改而死,毛人凤对这化名更是处处使用。
戴笠死后其遗物很多,如汽车、房屋等,毛人凤一概不用,认为用戴的遗物晦气。使戴笠的汽车由郑介民、唐纵和他分用,将此车给了副主任秘书张严佛。抗战胜利后,戴笠在南京、上海等地接收了许多高级住房,这些房屋豪华舒适,而毛人凤宁可住处简陋,宁可自己费力找房,也决不要戴笠的住房和办公处。军统新建大厦中最好的办公室,是戴笠生前设计的,毛人凤也不去用,而是要潘其武找一位懂奇门遁甲的人,推算了一间方位好的房间,虽然房间简陋,但他还是高兴的使用。
在毛人凤从副局长升到局长位置时,郑介民腾出了局长办公室,而毛人凤依旧在他原来那间房里办公。毛人凤的这一切在别人眼中,均认为他简朴、廉洁奉公,而根本的原因是迷信,对戴笠的东西,他认为晦气,他不搬到郑介民的办公室,是认为他的那间办公室很顺利,怕搬动后失掉了好运气。
性格特征
1946年3月,戴笠摔死在戴山,谁来领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貌不惊人特务毛人凤经过一番角逐,继承了戴笠的衣钵。有人说毛人凤既不是黄埔军校出身,更不是军统初创时的成员,外勤没有当过站长,内勤没有当过处长,其出任军统头目实属偶然。有人说毛人凤靠的是和戴笠同学、同乡而且沾亲带故,其发迹完全是依靠戴笠的提携。
毛人凤败退台湾后,曾向一个密友透露过自己的做官秘诀全在忍、等、狠三字。人说毛人凤像龟,取的就是他能屈能伸的性格。别人当众搧他耳光,毛人凤微笑自若,蒋介石脱下鞋帮往他脸上乱打,毛人凤说这是领袖的爱戴,心字头上一把刀,毛人凤坚信忍能避祸,也能为升官发财铺好路径。
军统主要对付中国共产党,如1949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被军统特务杀害,年仅29岁。重庆解放前夕,毛人凤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渣滓洞大屠杀,不久又在昆明制造了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血腥事件,在香港策划了对杨杰等人的暗杀惨案等,他的狠使他反共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5]
个人家庭
毛人凤妻子是向影心,两人育有子女毛祖贻,毛书渭,毛渝南,毛书南,毛佛南,毛维摩,毛小兰,毛瑞兰。[6-8]
毛人凤族侄为毛森,胞弟为毛万里。曾侄辈有毛建光,毛汉光,毛瑞,毛葛苓,毛河光,毛重光,毛宇光,毛小苓。[2]
后世纪念
故居
毛人凤故居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贺村镇水晶山底村,据建筑风格和村民介绍是中华民国时期建筑,为坐南朝北的四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三开间,一天井,左右设厢房,半封闭式阁楼。大门所在墙体上有装饰性圆形砖柱。前进穿斗式用五柱,后进六架梁,天井用石灰石砌成,厢房敞开式,保存完整。[9]
墓地
毛人凤墓地位于台湾省新北市汐止区昊天岭,其墓园约百坪。墓旁有陆军上将毛君人凤墓表,墓志铭则为忠勤永念。该墓表与墓志铭皆为时任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作品。后墓地迁离原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