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里的大学问
2023-07-20 浏览0次

王永庆出生于台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他幼年家贫,小小年纪便担负起生活的重担。16岁那年,王永庆带着200元资金离开老家,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由于资金少,店面只能租在一间偏僻的小巷里。他的米店开得最晚,规模最小,又没什么知名度,因此,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的。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出了一个推销的策略——每天背着米挨家挨户去卖。一天下来,人累得半死,可是效果并不好。

一天吃饭时,满腹心事的王永庆刚吃了一口饭,就“哎哟”一声,原来米里有沙子,硌了他的牙。王永庆捂着硌得生疼的牙,突然计上心来。

王永庆决定先从每一粒米入手。那时候,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后,米里很容易掺杂小石子之类的杂物。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动手,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一点点挑拣出来,然后再卖。

不久,小镇上的家庭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没有杂物,淘米可省事了。一传十,十传百,王永庆那间小小的米店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继续在米上下工夫。当时,顾客都是自己上门买米,自己扛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年纪大的人来说,就是一件难事了。王永庆还注意到,由于年轻人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于是,他又增加了“送米上门”的服务项目。这项服务刚一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不久,嘉义人都知道了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就这样,王永庆抓住了一粒米里的大学问,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上一篇:放大自己的优点

下一篇:伏特发明电池

热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