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他是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康熙二年(1663)举人,授广东香山知县。不久以“擅开海禁”被罢官。三藩之乱起,捐资募兵,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浙江诸暨知县,擢浙江温处道佥事,至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降,升福建布政使。
两年后晋为福建总督,专责平台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率兵克海澄,收金厦,迫使郑经退至澎湖,因功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1682),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台湾,年底病逝于福州。
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等。
姚启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有豪侠之气。顺治初年,清军占领江南。姚启圣前往通州,因被当地土豪侮辱而投效清兵,被委任为通州知州。
姚启圣随即将土豪抓捕杖杀,后辞官离去。一次郊游萧山,姚启圣遇见两个兵卒抢掠女子, 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
姚启圣前往依附族人,被列籍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姚启圣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知县因财政亏空数万而被下狱,姚启圣就代为偿还。
不久后因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罢官。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举兵叛乱,进入浙江境内,攻取温州台州处州等下辖县。康熙皇帝命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率兵讨伐,姚启圣与儿子姚仪募壮兵数百,赶赴康亲王麾下效力。姚启圣被委任为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
(1675年),康亲王将姚启圣的功绩上奏康熙皇帝,姚启圣因而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温处道佥事。后随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的叛兵。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启圣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同平剿耿精忠,攻打石塘,将木城焚毁,斩杀众多耿军,乘胜收复云和县。同年十月,姚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征讨耿精忠,军队攻入仙霞关,逼近福建,耿精忠投降。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
当时郑成功之子郑锦占据漳州泉州和兴化,清军前往征讨。吴三桂麾下将军韩大任骁勇善战,被称为“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试图与郑锦会合。姚启圣将其说降,得到其部卒3000人编入亲军。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康亲王攻克邵武和兴化,完全收复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上奏康熙称姚启圣与其子姚仪屡获战功,且养军购马备置甲胄弓矢,先后用银五万两都是自己筹措出资,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晋升福建总督。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姚启圣偕同海澄公黄芳度从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郑锦麾下大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郑锦营寨,斩杀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刘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姚启圣乘胜攻克收复长泰县,因战功被进封正一品。
同年九月,姚启圣派遣其子姚仪进兵同安,敌军弃城逃遁。十月,姚启圣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进攻海澄,接连在江东桥潮沟击败刘国轩。
(1679年),刘国轩等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姚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郑锦军队,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
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当时郑经已死,其子郑克塽袭位,称延平王,表示愿意对清称臣进贡。姚启圣上奏,康熙不许,命水师提督施琅攻取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还兵福州不久背部旧疾复发,很快病故,终年六十。
朝廷商议姚启圣修造船舶军械仍亏欠四万七千帑金,应予追缴。康熙皇帝感念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