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这个人,据说是齐国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在那个年代,男人要不是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无力娶妻,是绝不肯入赘女家的,可见淳于髡的家世贫穷,出身于社会底层。
淳于髡
然而尽管身份卑贱,又其貌不扬(淳于髡的身高还不足一米六),淳于髡却是个有本事、有学问的人。博学多才的淳于髡后来进入齐国稷下学宫做了教授。而且当民间评选稷下学宫“最受欢迎教授”时,淳于髡的得票高居前三。人们都说淳于髡教授聪明、口才好、幽默风趣,听他上课毫不费力,开开心心地就能学会很多东西。
国君齐威王(前378——前320年)听说了淳于髡的特长,便任命他为齐国的外交官;淳于髡多次出使诸侯国,都顺利完成了使命。而且,碰到齐威王在处理国政时做错了事,淳于髡有时还会用讲寓言故事或说谜语等方式劝谏他改过。
齐威王八年(前349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情急之下,赶紧叫来淳于髡,命他携带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作为礼物,出使赵国请求救兵。
“嘿嘿呵呵哈哈……”淳于髡听齐威王说完,立刻就像被人点了笑穴一样,摇头晃脑,仰天大笑起来。因为笑得太厉害,竟然连帽带子都弄断了。
“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齐威王见他笑得放肆,面露不快道。
“我哪里敢呢!”淳于髡擦去眼角笑出的泪珠,回答齐王道。
“那你突然狂笑有什么说法?”
“小臣今早来王宫的路上,看到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所以到现在也还忍俊不禁。”淳于髡笑嘻嘻地瞅着齐威王说,“来时我经过一片农田,看到有个农人正在路旁祈祷田神。只见他一手拿着一只猪蹄,一手端着一小杯酒,祈祷说:‘希望神灵保佑我,高地上打下的粮食盛满筐,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五谷丰登长势好,米粮堆积满仓房。’我觉得这个人奉献给神灵的祭品太少,向神明祈求的东西又太多,实在是可笑极了。”
齐威王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知道要搬来救兵不出血本是不行的。于是他一狠心一咬牙,把礼物增加为黄金千镒、驷马车一百辆和白玉十对。
淳于髡带着齐王备下的厚礼去了赵国,轻而易举地说动了赵王。赵王答应派遣十万精兵和一千辆战车救援齐国。楚国听到这个消息,很快退兵而去。
齐威王大喜过望,在后宫备下酒宴,请功臣淳于髡来喝酒。齐威王这个人优点很多,但是也有一个很突出的缺点,那就是喝起酒来不知节制。他经常大宴群臣,通宵饮酒,喝到第二天醉醺醺的,自然没法上朝理事,往往因此荒疏了朝政。所以,淳于髡就想趁此机会,劝谏威王改掉这个毛病。
酒宴开始,齐威王把淳于髡叫到身边,乐呵呵地说:“今晚我们君臣一定喝个痛快,不醉不归。先生您的酒量怎么样,最多能喝多少酒?”
“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淳于髡回答道。
“不对吧,”齐王摇摇头说,“你喝一斗酒就醉了的话,又怎么可能喝下一石酒呢?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可说吗?”
“我酒量的大小是分情况的。”顺着齐威王的话头,淳于髡讲起道理来,“如果是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在背后盯着,我低头弯腰心惊胆战地喝酒,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如果是父母的贵客登门,我卷起袖子,弓着身子,把酒送到他们身前,这些长辈时不时赏我些残酒,我三番两次举杯敬酒,恭祝他们身体健康,那喝不到两斗便醉了;如果是许久不见的朋友突然碰了面,大家高高兴兴地倾吐衷肠、追怀往事,我大概喝到五六斗酒才会醉;如果是乡里间的热闹集会,男男女女混坐在一块,不受时间限制,彼此敬酒,而且一边喝酒一边吆五喝六、划拳行令、猜枚投壶,玩各种助兴的游戏,再加上呼朋唤友、相邀成对、眉目传情不遭禁止,在这种时候,我开心极了,即使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饮至黄昏,兴犹未尽,大家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男女同席,促膝而坐,接着再喝,直到堂屋里的蜡烛都燃尽了,杯子盘子一片狼藉,主人把其他客人都送走,单单留下我一个,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微能闻到那迷人的香味,到了这个时候,我心里最为高兴,足足能喝下一石酒。”
停了一会儿,淳于髡总结道:“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会出乱子,乐极就会生悲。天下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任何事情做过头,到了极端,就会走向衰败。臣不想喝一石酒而烂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想因为狂饮而耽误国政吧?”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从此停止了通宵欢饮的活动,并且让淳于髡出任礼官,专职负责接待诸侯宾客。此外,齐威王设宴款待宗室的时候,也常常让淳于髡来作陪,好监督自己不要饮酒过量。
因为齐威王从善如流,对淳于髡等贤士提的意见大多虚心接受,齐国的治理逐渐上了轨道。到齐威王晚年(齐威王在位36年),齐国成了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