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2021-07-17 浏览0次

疾风知劲草,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上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旧唐书·萧瑀传》:“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

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

比喻:对症下药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处:《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示例:被坚执锐,或有其人,~,岁寒方验。(《周书·裴宽传》)

【出自01】《旧唐书·萧瑀传》:板荡识诚臣(板,字亦作版),“疾风知劲草(劲音颈),板荡识诚臣”,出自李世民赐萧瑀诗。[1]

《旧唐书·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瑀顿首拜谢。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因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又谓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然而善恶太明,亦有时而失。”瑀再拜谢曰:“臣特蒙诫训,又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魏征进而言曰:“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昔闻其言,今覩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太宗悦其言。

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2]

【注释】

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次子。“祖有德,宗有功”,因以为号。

2.房玄龄,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3.大业,隋炀帝杨广之年号:公元六零五年至公元六一八年。

4.河池郡郡治,今陕西省凤县凤州镇。

5.剖心之祸,殷纣暴虐,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史记·殷本纪》:“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今河南省淇县(殷虚,朝歌),有多处纣都遗迹。

6.北叟失马,《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太上皇,李渊,李世民之父,年号武德。

8.不为兄弟所容,在十八学士拥戴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被杀。

9.版荡,字亦作板荡。《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两篇。旧说《板》、《荡》二诗皆讽刺周厉王无道。《毛诗·大雅·板序》:“《板》,凡伯刺厉王也。”《毛诗·大雅·荡序》:“《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后以此二诗篇名借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10.善恶太明,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1.忠谅。《尔雅》:谅,信也。《左传·鲁僖公九年》: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晋杜预注云:往,死者。居,生者。耦,两也。

12.逆众以执法。逆,违也。执,持也、守也。法,则也。

13.孤特以执节。

《周易》: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鷙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说文》:节,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14.明主恕之以劲。劲音颈,《说文》:强也。《广韵》:健也。《增韵》:坚也,遒也。《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

【示例】俗语说:“~。”经过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人们对于前进的道路是看得更加清楚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峻青《瑞雪图》

【英文解释】theforceofthewindteststhestrengthofthegrass<onlythetoughestgrasscanstandthestrongestwind>

【日语解释】困难(こんなん)にあってはじめて真価(しんか)が现(あらわ)れる

【近义词】烈火真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语法】动宾式;作主语、状语;含褒义

【相关成语】疾风迅雷、疾风扫秋叶、疾风暴雨、疾风劲草、疾风骤雨、疾风甚雨

历史典故编辑

其一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其二新朝末年,由于王莽在统治期间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上的混乱状态,法令苛细,徭役繁重,社会矛盾激化。公元17年,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西汉的皇族刘秀,乘机和兄长刘演起兵响应,加入绿林起义军。行军途中,有个名叫王霸的带领一批人来投奔刘秀,受到了刘秀的欢迎。后来,他跟随刘秀出战新军,建立了不少功勋。

不久,王霸因父亲年老体弱,辞别了刘秀回家待奉老父。后来刘秀率军又路过王霸老家的时候,特地去看望他。王霸深受感动,请求父亲让他离家再追随刘秀。他父亲深明大义,说:“既然刘将军如此看重你,你就跟他干下去吧,不要半途而废。”

就在这一年,也是西汉皇族而被起义军推为更始将军的刘玄称帝,年号更始。更始帝对刘秀兄弟十分猜忌,杀害了刘演。刘秀怕遭到杀害,请求他派自己到河北去招抚各州郡归顺,刘玄同意了。刘秀命王霸随他前往河北。当时,更始帝的势力末能达到河北,到那里去招抚是很危险的。

刘秀一行进入黄河以北后很不顺利,处境非常危险,也非常困乏。随从中许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又害怕艰苦,纷纷离开了刘秀。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刘秀的几十个人,都陆续不辞而别;只有王霸还和以前一样,忠诚地跟着刘秀。刘秀见王霸至今还忠于自己,感慨地对他说:“从前在颍川跟随我的人都跑了,唯有你独留在我身边。只有在迅猛的风中看出坚韧的草,这话现在得到了验证。”

刘秀在河北积极活动,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了部分官僚、地主的支持,镇压和收编了起义军,力量逐步壮大起来。公元25年,他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终于推翻王莽政权,即皇帝位,史称东汉光武帝。王霸也被封为富波侯、偏将军、讨虏将军。

上一篇:八王之乱

下一篇:平型关大捷

热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