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是一个成语故事,读音是jì wǎng bù jiù,既往不咎的意思,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自《论语·八佾》。
既往不咎
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
有一天,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么木材比较好?”他回答说:“可以参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时是用松木,殷商时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让人民『战栗(通“栗”)』。”
孔子后来听到宰我这番话,觉得他随便猜测古人的用意,毫无根据,十分不妥当,就说:“已做过的事就不便再解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对已经过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
”意思是要宰我说话小心,对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加臆测。“
既往不咎”就是出自【成语典故】文中的一个成语,表示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的意思。